PMC-FB1 音箱点评  
  混混  
更多音箱进入    


售价:£1275英镑
制造商: Unit 72 Haslemere Ind Est

《Hifi Choice》期号:Issue 204
制造水准 *****
声音 *****
价值 *****
总体评价 *****
《Hifi Choice》最佳选择奖


  PMC在过去十年间已经专业监听领域建立了很好的声誉,它的大型喇叭被广泛应用于Hollywood的电影录音棚里,并且为Robbie Williams个人所采用。《Hifi Choice》和它的家用型号相处的很好,它们的出色透明度、平衡而放松以及其流畅的感觉都十分著名。
  时尚并非是PMC所追求的,这也是为什么这款新设计是其第一款家用落地型号。设计师并不急于推出新的设计,这款喇叭的第一次展示也只是在1999年春季,即该型号正事投产前几个月。
  现在这款最终造就的1275英镑的FB1是一款很吸引人的、西高的、前障板边缘被做成圆弧落形状的落地音箱,覆以(以城堡的最好的传统的)五种高质量的真木皮选择。曲型的黑色MDF承托架使得其和地面的接触面加大,增强了脚钉安全性,大大地改进外观和总体的稳定性。
  传输线是PMC乐于使用的低音单元的加载方法,并且一米高的落地箱体使其成为很自然的一部分。尽管传输线的方法和低频发射式有些相同的特点,其原理是在FB1中运用一条圆锥型的、带阻尼特性的管道-三米长的有效长度,从低音单元震膜后面吸收中频输出,这样只有低频可以从其大型导向孔下潜到地面,并且加强了主单元的直接输出。制造这种重叠的、锥形的导管使造箱的工艺变得复杂而且昂贵,但是产品中的作用是内部的分隔使侧板更加坚固。
  也许你会感到惊奇,FB1实际上使用和该公司的曾经得到《Hifi Choice》160和177期最佳选择评价的TB1使用同样的两分频,也就是说,这些vifa的单元是高质量的,主单元使用170毫米合金铸造框架和125毫米的涂层纸质震膜,而高频单元是25毫米金属球顶震膜并带具有保护作用的相位补偿装置。
  双接线柱可以用作双线分音或者双功放,并且PMC提供加强版本,主要是为了专业的用家,用Bryston后级功放连接其后面的控制板。在大的房间内使用可以是传输线方式有效地产生充分的低频延伸,并且当喇叭远离前面摆放是能再现平衡的声音。

声音表现

  聆听测试的结论见仁见智,两位评论员将他们当天的的最高分数给予了FB1,接下来的试听使我十分确信这是在本次试听的喇叭中的表现是非常杰出的喇叭,即便它还可能做得更流畅些。
其声音上是很有内敛的且经过提炼的,整体上有非常棒的、能量充沛的频响输出范围,杰出的瞬态、清澈并具有活生感。立体声结像具备很好现场感和透明度,并且声音能轻易的具有离箱感和丰富的细节再现以及充足的重量感。

结论

  一个经典的表现,这点毫无疑问。FB1的真正的强项是将高质量的两分频所表现的活生生的连贯性和一种通常只有多分频才能带来的低频的量感和延伸很好的结合起来。
 
PMC FB-1●二音路二單體落地型傳輸線式喇叭●建議售價:73,000元(胡桃木外觀,黑色底座選購配備4,500元)
原廠公佈規格●頻率響應:22Hz─20KHz●靈敏度:90dB●平均阻抗:8Ω●最大輸出音壓:大於110dB@1M●建議擴大機功率:150W●分頻點:3KHz

參考系統
數位訊源:Ensemble Dichrono Drive/DAC,Theta GⅤa。數位前級:Lexicon MC-1。前級:Mark Levinson No. 38SXL,Chord CPA-2200。後級:Mark Levinson No. 23.5XL,Chord SPM-1200C。綜合擴大機:Ensemble Evocco。喇叭:Wilson Benesch Bishop,ATC SCM-100P,Ensemble Profysia,PMC TB1。線材:Prophecy Volecity、Apogee Electronics A-110數位線,Cardas Golden Reference、MIT CVT MI-330 Terminator、Siltech 4-120訊號線,Power Source SEⅡ喇叭線,Power Source SEⅡ、Ensemble Powerflux電源線。電源處理器:Tice Power Block Ⅲ,Ensemble Isolink/Power Point。


看到這篇評論的標題,可能會有人很不以為然的說:都要七萬多元了,哪還算是平價?!沒錯,以這個價格來說,它應該是屬於中價位而非平價,況且其他木皮處理還要更貴,所以稱它為平價器材確實挺沒天理的。不過,環顧市場上具有鑑聽色彩的喇叭,同時還要具備有家用喇叭背景的設計,七、八萬元以下的選擇實在是相當有限,這就是我將它列在平價範圍的原因。

那麼「優質」呢?它真的算是優質鑑聽器嗎?這點或許會引起讀者的疑問,因為以相近或更低的價格,已經可以買到「音響器材龍虎榜」A級的Dynaudio Contour 1.1,「年度風雲器材」的Harbeth HL-5ES,還有「音響論壇最佳推薦」的Thiel CS.5,這些都是市場上頗受好評的喇叭。相對之下,FB-1算是市場上的新面孔,沒有獎項、市場風評可以撐腰,況且它怎麼看都不像是鑑聽喇叭,所以用「優質鑑聽器」這樣的字眼來形容它,似乎非得要提出更強而有力的證明來輔助不可。
那麼,讓我們從FB-1的設計構造與聲音表現逐步談起,讓您瞭解我所謂的「平價優質鑑聽器」涵義何在。

一路偏執到底的PMC

在上一期的「徹底研究」以後,我花了許多篇幅為PMC進行介紹,我自己也藉由參觀工廠、訪問主事者Peter Thomas的過程中,對這家英國專業鑑聽喇叭廠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說實話,這些年來見過的國外音響業者超過百位,但是要找到像Peter Thomas這麼標準的偏執狂,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相信嗎?從他們家的產品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Peter Thomas熱愛鑑聽喇叭設計,而且還堅持要將傳輸線式設計融入所有的旗下產品。當其他廠家絞盡腦汁,或從價格著手,或從宣傳取勝,就是要把全球錄音室標準配備Yamaha NS-10近場鑑聽喇叭換下來時,他老兄卻硬是堅持從設計取勝,把傳輸線式設計運用在TB1這麼小的喇叭上,也懶得將它推銷給錄音室用家,儼然一付「不懂得用它是你自己的損失」的態度,這不是偏執狂是什麼?當市場上需要PMC喇叭提供更出色的低頻,希望Peter為BB5喇叭設計一款超低音搭配時,他老兄硬是堅持BB5的低頻延伸已經足夠,只能再以XBD這種「輔助低音」喇叭來構成完美搭配,而且還非得將BB5進行修改才願意配套出售,這不就是標準偏執狂的處理方式嗎?再來,當全球音響業界已經公認「5.1聲道」就是要包含獨立的超低音喇叭,Peter還是不願意為PMC頂級產品另外設計一款超低音,反而要錄音室將「.1聲道」的訊號用其他五支喇叭來重播,這不就是偏執狂的行徑嗎?

奇怪的是,他的偏執往往都能得逞。錄音室用家雖然搞不懂TB1這麼小的喇叭為什麼要發出豐沛的低頻,但著眼於聲音表現而用它換下NS-10的例子比比皆是。音響迷雖然很難接受BB5/XBD體積超大卻只有三音路的事實,但是聽過它的人也未見抱怨低頻量感或極低頻延伸不夠的,所以到頭來還是認同Peter的設計理念。至於5.1聲道喇叭在錄音室的用法,倫敦專業錄音界與好萊塢電影配樂錄音室也早已認同了Peter的作法,所以他的偏執可以說是至今全勝、無失分。


FB-1喇叭●使用1吋鋁振膜高音單體與7吋塑料中低音單體各一只●配置Bi-Wire端子●外觀尺寸:1000×200×300mm(高×寬×深)●重量:18Kg


PMC旗下第一款家用喇叭

我常在想,或許就是因為Peter的偏執向來得逞,所以讓他在許多產品的設計細節上更加偏執。比方說,PMC喇叭有多種木皮外觀可以選擇,而且為了專業領域的應用性,PMC一向提供黑色粗糙漆面的版本,價格也相對便宜一些。不過,Peter堅持MB1、BB5與XBD等型號一定要貼木皮,即使像電影配樂錄音室的鑑聽喇叭不能有反光漆面,他也頂多提供黑色木皮而非較便宜的黑色粗糙漆面版本。為什麼?說實話,我一直搞不懂,此間经销商也為此頭疼不已(要是有較便宜的外觀處理版本,可以讓更多音響迷接受它),但是Peter又不曾為此有過明確的答案。

另一個明顯的例子,則是出現在本文的主角FB1身上。當許多國家的经销商向Peter提出,希望PMC推出一款純家用市場的中價位喇叭時,他老兄心裡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把TB1加以修改,讓原本刻意安排在小音箱裡的傳輸管道得以延展,試圖創造出30Hz以下的低頻延伸,與傳輸式喇叭所理當具備的低頻量感。更誇張的是,Peter雖然是為了因應家用市場需求而著手設計FB1,但是他心裡想的仍然是一個專業藍圖:
是不是有一種完美的妥協方式,能夠讓這款喇叭符合家用音響的需求方向,同時又能夠讓它具備鑑聽喇叭的用途呢?

請注意,這種想法並不只是單純的「將鑑聽喇叭用於家用音響系統」,因為這種方式已經很多人都做過了,包括PMC亦然。Peter的想法,是希望創造出「可以具備專業用途的家用喇叭」!

以前,了不起只會聽到設計者說:「我們的目標,是設計出鑑聽喇叭品質的家用喇叭。」或是專業鑑聽喇叭設計者說:「我們的鑑聽器,絕對適合用在一般的音響系統上」。既然Peter要在中價位產品上達成上述完美的妥協,他就必須先找到完美的出路。
結果,他辦到了。

同時具備二者用途的關鍵

在專業錄音室裡,大家習慣將近場鑑聽喇叭(Nearfield Monitors)擺在控音台上,主鑑聽喇叭(Main Monitors)則是箝入前上方的牆壁內,所以鑑聽喇叭的外型也要跟著配合,這也是家用喇叭在耐用度、中性聲音的條件以外,另一項無法成為專業鑑聽喇叭的主因。FB1雖然礙於體積與外型的關係,無法成為大型控制室的主鑑聽喇叭,但是它的瘦高型設計與傳輸線式音箱構造,卻換一種方式解決了近場鑑聽喇叭的需求問題。Peter刻意維持TB1的單體配置於FB1前障板頂端,傳輸管道開口則安排在前障板底部,所以當錄音室將它用於控音台前方時,通常可以讓單體部分露出台面上,這種擺設方式與一般近場鑑聽喇叭無異。同時,低音傳輸導管開口可以透過控音台下方,將極低頻聲波傳送出來,這樣一來不但解決了問題,同時也破天荒讓錄音師享受到具有30Hz以下低頻的近場鑑聽效果。

不過,萬一控音台高度太高怎麼辦?很簡單,PMC設計了一種底座,可以讓FB1再升高一些,要是還不夠的話,頂多是在喇叭底部放幾個空心磚就完成了。從此可以看出,Peter確實想出了完美的妥協方式,完成他的專業家用兩相宜喇叭設計。
這時候不免要瞭解二個問題。首先,FB1既然是由TB1演進而來的落地型版本,為什麼價格會上漲達一倍?還有,它們既然採用相同的單體,甚至連分音器都一樣,那麼聲音表現到底能有多少差異?

其實,價格差異的問題很容易理解,讓我用MB1/XBD的例子解釋起。很多人搞不清楚,MB1加上一隻外型相仿、配置一只相同低音單體的XBD輔助低音,為什麼價格卻上漲一倍以上?我曾經問過Peter這個問題。他說,一般的MB1喇叭和MB1/XBD整組進行製造的版本,其實是有很多差異的;換句話說,如果您先買了一對MB1 ,不能在日後隨便就加上一組XBD來「升級」,因為整組進行製造的MB1/XBD視為一套完整的揚聲系統。同樣的,FB1並非只是TB1的放大音箱版,它們二者之間除了單體、分音器以外,並沒有直接的關聯。在喇叭材料的整體成本當中,音箱其實佔有最大的比重,甚至於經常比單體加上分音器還高;況且,Peter一再強調FB1起因於音箱製造難度所造成的成本上揚,絕對大於二款喇叭之間的價差比例。

外觀處理與造型更加講究

至於二者之間的聲音差異問題,當然就要靠實際比較才能瞭解了。最早進入「音響論壇」時,我手中接下的第一件評論器材是TB1,後來還買下放在個人錄音室裡當作近場鑑聽喇叭,對它的聲音表現算是相當熟悉,這回剛好可以將它們放在一起比對。
從外觀上作比較,FB1與TB1其實真的只有單體部分相同,都是Vifa D25AG-06鋁振膜高音與Vifa M17WG-09塑料中低音製品,其他如外型設計、外觀處理都有相當大的差異。這麼說好了,如果先撇開聲音表現不談,TB1看起來就是標準的平價喇叭外觀,沒有給人特別驚喜之處。黑色粗糙漆面的TB1S看起來還富有幾分令類的專業氣息,木紋的版本看起來就相當普通;說實話,一點都算不上好看。但是FB1就不同了,除了瘦高型身軀看起來比較像「正常」的家用喇叭以外,原廠在線條修飾與木皮的要求上也嚴苛許多。據Peter表示,以前PMC的音箱都是交給一家木工廠代工,後來這家工廠營運出現問題,他就乾脆出資把整家木工廠買下來,一方面可以確保PMC的音箱供應不出問題,另一方面又可以要求品質提昇。換個角度來看,這也是一種偏執狂的標準作風。
FB1的二階分音器與TB1相同,原廠沒有刻意設計成零件一大堆的複雜模樣,只要是一個零件可以完成的工作,就不會出現二個以上的零件在那個位置上。在音箱結構方面,為了讓FB1能夠發出極低頻,原廠所設計的管道總長度為3公尺。從中低音單體的孔位向內部觀察,可以發現FB1的傳輸管道第一個轉折點在高音單體後方,沿著音箱後半部向下延伸到底座,再從傳輸管道開口傳送低頻。
對了,FB1可以選購防磁單體的版本,方便用家貼近電視機擺設,有這方面需求的讀者可別忘了。

肯定是多聲道系統的悍將

FB1進行試聽的過程中,我的三槍投影機剛好送來安裝,所以聆聽室裡掀起了一陣多聲道系統整合的混亂場面。目前我暫定將以PMC TB1為環繞聲道喇叭,分別裝置在側牆與背牆上,準備大展結束之後就動工,所以目前就先以FB1當作主喇叭來暖暖身。
雖然我不想帶給讀者們無謂的聯想,但是又非得在第一時間告訴您:FB1用在多聲道系統裡肯定棒透了。即使只用二聲道來看影片,我還是讓聆聽室裡幾款不同的喇叭輪流上陣,看看它們用在影音系統裡的效果會是如何。結果,最便宜的FB1效果頗令我吃驚,雖然它表現對白的能力不若ATC強,整體氣勢也沒有Wilson Benesch來得好,但是它在重現大動態場面時的感覺就是比較「對」,直覺上FB1就是能擔當影音系統重責大任的合理價位喇叭。而且,無論是重播影片音效或是音樂,它的低頻能量都能輕易地讓我感受到,這是包括ATC、Ensemble等參考喇叭所無法企及的表現。

PMC所強調的低電平解析力,在FB1這款家用設計取向的喇叭上可以表現出來嗎?正是因為它的低頻能量很容易湧現,所以在搭配前傾不退縮的高頻響應之後,可以在低電平播放下表現出相當不錯的平衡感。至於大音壓的重播挑戰,FB1在基本需求上都能輕鬆過關,只是建議您在試聽時要多加注意周圍環境的屬性,以免受限於硬調子空間而誤認它的高頻有清亮傾向。事實上,我長年使用的TB1也有這種困擾,在我自己的錄音室裡聲音表現總是相當平衡,但是曾經有朋友向我借去當作錄音參考,卻因為環境沒有好好處理而使它出現高頻鈴振聲。基本上,FB1與TB1的音色不算是無塵無染型的個性(印象中這個價位帶的喇叭通常也沒有這種本領),所以您應該在空間與搭配方向上稍微注意一下,以免讓素質不佳的質感搭配使它走偏了。

恰如其分的鮮明度與靈活音樂性

用純度高、聲底較柔和的擴大機來搭配,是我為FB1所作的初步建議。在我的系統中,Mark Levinson擴大機組合雖然純度夠高,驅動力也十足令人滿意,但是柔和程度尚不足以供應FB1。用上Ensemble Evocco綜合擴大機之後,就已經達到一定的契合程度了,尤其是搭配MIT線材後的方向更對味。總之,FB1不是音色過亮的喇叭,但是請別讓不良搭配使它變成聲底尖銳的個性。

至於FB1其他項目的表現,請讀者們從「音響二十要表現」中逐項瞭解,其中的簡單描述應該可以讓您認識FB1的聲音走向有幫助。截至定稿時,我已經和這款PMC首度的家用喇叭產品相處約二個月,對於它源自鑑聽喇叭的恰如其分鮮明度,配上家用喇叭的靈活音樂性所成就的整體表現相當欣賞。這樣的優秀製作,也應該獲得眾多音響迷的欣賞才是。■

音響二十要表現
音質:乾淨、富有水分的厚聲底
音色:前傾不退縮的亮度,但沒有刺激性的高頻
高中低頻段的量感與控制力:頗為平均,低頻部分的控制力相當好
聲音密度與重量感:拜低頻能量感所賜,非常足夠了
透明度:恰如其分
層次感:中上
定位感:相當優秀,而且聆聽角度不會受限於某一點,聽起音樂來輕鬆很多
活生感:中上
結像力與形體感:優秀
解析力:優秀
速度感與暫態反應:速度感視擴大機而定,基本上還是要大功率後級才能讓它表現得好;暫態反應則是中上水準
強弱對比與動態對比:對鑑聽喇叭來說算是中等水準,但是在家用系統中可以表現得很稱職
樂器與人聲的大小比例:中等
樂器與人聲的質感:中等
細節再生:優秀
空間感:中上
整體平衡性:優秀,特別是因為低頻能量感足夠,所以有本錢盡量將擺位向前調整,對於中頻密度感需求較高的系統來說相當好用
器材個性:帶有鑑聽器色彩的家用喇叭
搭配推薦:高純度、柔和聲底、大功率是最佳搭配方向